新华社评论员:携手书写亚太发展新愿景
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(记者 孙铁翔)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,席大大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,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、目标要求、重大举措。连日来,中直和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职工纷纷表示,要全面落实治藏兴藏方略,以“依法治藏、富民兴藏、长期建藏、凝聚人心、夯实基础”为重要原则,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。19日上午一场大雨,让沈阳万泉检车站格外冷清。在这座堪称沈阳市最繁忙的验车场,平时从早到晚车流不息,每到月末场外都排起长队。“再过几个月车检新规正式实施后,估计这里会像今天一样清闲。”闲谈中一位检车工怅然若失。而支持他这一说法的依据是,6年以内的新车检验占万泉检车站业务接待量的一半以上。 “9月1日起新车免检,我们要过苦日子了!”这位检车工说。
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发现,南京雍祥地产在溧水区开发建设的项目为禹洲中粮都会09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 据新华社“新华视点”微博报道,22日上午,李大大总理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德润污水处理厂在建项目工地。他对企业负责人说,我们的城市亮丽光鲜,但地下基础设施仍是短板。“面子”是城市的风貌,而“里子”则是城市的良心。只有筑牢“里子”,才能撑起“面子”。这是百年大计。
中新社北京11月6日电 (记者 彭大伟)简政放权与改善监管的“加减法”,正成为中国官方近来突出强调的一道“算术题”。 11月3日,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大大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,做实行政审批、市场壁垒和各种“路障”的“减法”,做好市场空间、创业天地的“加法”。 11月5日,李大大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,要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,把能取消的前置审批项目尽量取消,“能给市场做的要尽量还给市场”。同时,他亦强调,“市场需要监管,也渴望监管。监管部门必须履行好应尽的职责”。 专家向中新社记者指出,总理三天内两提“加减法”,其内在逻辑在于“以减促增”,即以改革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,培养经济新增长引擎。 “审批规范化、便利化,肯定会减少企业办事成本。”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告诉中新社记者,过去繁多的审批事项和过长的审批流程制约了企业发展。 在王满传参与国家行政学院对国务院简政放权展开的第三方评估时,便有企业反映,“项目审批晚一天可能损失一千万”。 针对这些问题,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行五个“一律”,更大程度方便企业投资。而对确需保留的前置审批及中介服务,要制定目录,并向社会公布。 重点实行更加便捷、透明的投资项目核准,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?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,这是要根治“审批依赖症”,堵住利益输送“暗道”。 审批权过度集中,在过去导致了寻租和利益输送的痼疾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规司司长李亢日前便以发改委为例表示,发改委掌握大量的投资项目审批权,容易成为地方和企业公关对象。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,在简政放权方面取得不少成绩。但李大大5日还是强调,各部门都要认真地自我核查,对没有法律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清理,努力做到前置审批“法无授权不可为”。 “有的是路径依赖,过去就是这种管法,怕事中事后监管还没有跟上、怕出乱子;有的则是担心部门利益受损。”王满传亦注意到,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“建立中介机构信用档案,严格依法监管,对出具假报告、假认证等加大打击力度,严惩违背诚信行为”,“中介机构属于企业行为,将来要逐步形成良性竞争,让市场来优胜劣汰”。 3日的经济座谈会上,李大大指出,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一系列举措带来小微企业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,已经有力地带动了就业的增加。 而事实上,简政放权“以减促增”不仅带动小微企业和民间资本焕发活力,更以提供更加公平、有序、透明和法治化的市场环境,普惠各类所有制企业。 大型央企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正茂日前便表示,中国移动由于在境外上市,所以在部分运营资质方面遇到了一些麻烦,“我们到现在好多东西还拿不全”,“很多资质还需要特批”。 而对于正公开征求意见的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》修订稿,中国欧盟商会5日亦表示,对中国政府在减少外资准入障碍上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支持和欢迎。 孙学工表示,包括削减前置审批、推行投资项目网上核准等在内的简政放权举措,有助于营造对外企等社会资本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,也有助于改善社会资本发展兴业的整体环境。
“历史使命越光荣,奋斗目标越宏伟,执政环境越复杂,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,越要从严治党,做到‘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’,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。”三年多来,本届中央领导集体正是以深重的忧患意识推进从严治党,逐渐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个“治党方略”。